
2月21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办法》规定,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当坚持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为主业,聚焦重点对象和薄弱领域,重点为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等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支小支农担保金额占全部担保金额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其中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占比原则上不得低于50%。《办法》要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不得偏离主业盲目扩大业务范围,不得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担保,不得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提供增信,不得向非融资担保机构进行股权投资,国家政策鼓励开展的科技创新担保与股权投资机构联动模式除外。《办法》明确,在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前提下,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可通过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担保费补贴、业务奖补等方式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给予支持,提升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和资本规模。《办法》提出,科学合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降低或取消对担保机构的盈利要求,重点考核其支小支农业务规模、服务质量和风险管控能力。《办法》提出名单制管理、动态监测、分级预警等措施,确保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办法》自3月1日起施行。
(来源:中国政府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
2月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全链条支持保障。实施财税支持政策,落实重点群体创业税收优惠和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帮助创业者降低启动成本、减轻经营负担。及时跟踪了解享受资金补贴政策的创业主体运营发展情况,强化对重点群体以及成长性好的创业主体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创业融资支持,鼓励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范围、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贷款利率上限和贴息比例。做好稳岗扩岗支持,加大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落实力度。强化社会保险支持作用,自主创业人员中符合条件的,可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办法参加社会保险。
(来源:中国政府网)
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进会
2月25日,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到支持小微企业就是支持民营企业,把抓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担当,坚决消除阻碍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各种隐形壁垒,全力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健康发展,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会议要求,要加强互学互鉴,总结推广各地积累的宝贵经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密围绕“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目标,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挥更大效能,有力支持稳企业、强信心、促发展。要加大企业走访力度,跟进协调解决实际困难。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资源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助力企业增订单、拓市场,增强持续经营的能力和动力。
(来源:金融监管总局)
福建:2024年福建省金融运行情况暨“金融助力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2月11日,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福建省金融运行情况暨“金融助力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人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杨民介绍2024年福建省金融运行呈现“总量稳、结构优、成本降”的特点,为福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一是金融总量平稳增长:202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63万亿元,同比增长4.69%,全年增加3864.95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43万亿元,同比增长4.02%,全年增加3257.60亿元。2024年,全省新发放人民币一般贷款、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26%、3.30%、3.31%,同比分别下降18个、25个、57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二是货币政策执行有力有效:截至2024年末,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1440.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余额同比增长11.57%,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经营主体超11万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7%,为历史最低。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累计提供激励资金37.7亿元,撬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2309亿元。三是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方面,截至2024年末,福建省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项目签约率位居全国第一,贷款发放金额位居全国第四;绿色金融方面,绿色贷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普惠金融方面,福建省民营经济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5.37%、10.84%,分别高于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0.68、6.15个百分点;养老金融方面,率先制定出台《加大养老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福建银发经济健康发展的工作意见》,首批2笔、合计1145万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投放落地。数字金融方面,截至2024年末,全省累计完成数字人民币交易(含兑换、转账、消费)1.66亿笔、金额超过5000亿元。四是充分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支持福建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2823亿元,位居全国第8位。五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高效对接账户变更、注销一件事同步办。全省金融机构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接收企业账户预约变更、撤销458户。发挥征信以信促融作用,助力企业敢贷、愿贷。推广应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接入平台金融机构通过平台查询1087笔,促成贷款333笔、授信总金额6.91亿元。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福建:新设200亿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贷
福建省在2024年推出首期80亿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贷款基础上,今年新增设立两期共200亿元专项贷款,每期规模100亿元。 贷款支持对象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给予年化1%贴息补助,期限不超过1年,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贴息不超过20万元,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贴息不超过50万元。
(来源:福建省财政厅)
云南:“融信服”平台正式接入DeepSeek探索智慧金融服务新模式
云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完成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接入调测工作,正式在平台开放服务,标志着平台在利用AI技术开展智慧金融服务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平台将DeepSeek模型与业务系统深度集成,赋能贷款撮合、政策直达等核心业务场景,率先实现金融政策智能解答、金融产品智能推荐等,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强有力的数智化支撑。平台根据企业“画像”,智能推送最新便民惠企政策,变“企业找”为“找企业”,政策供给和兑现更加精准、高效;上线智能AI助手服务,可实现7×24小时全天候随问随答贴身式服务,及时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来源:云南省金融管理局)
山东:山东担保集团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及个人客户信用评分卡上线运行
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和个人客户信用评分卡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山东担保集团已初步建成覆盖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全维度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为精细化风险管理和差异化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模型以发票数据为基础,构建涵盖企业经营能力、收入成长性、经营稳定性等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更加精准地评估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个人客户信用评分卡以银联卡交易数据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保前风险识别、保后风险管理和代偿催收3张信用评分卡,实现了个人客户全业务生命周期的信用风险量化分析。
(来源:山东担保集团)
湖北:湖北省再担保携手DeepSeek全新智能客服上线
湖北省再担保集团综合业务系统成功接入DeepSeek大模型,正式上线智能客服功能,为湖北省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发展动能。再担保综合业务系统是面向湖北省再担保体系内合作担保机构的数字化业务服务平台,支持合作机构在线提交代偿补偿申请、实时上报业务数据,并提供智能化项目预审功能,实现全流程线上化协同。智能客服系统通过深度融合机构合作规范、业务操作指南、产品方案等核心知识库,可实时响应政策咨询、流程指引等多元化需求,以技术创新驱动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全面升级。智能客服系统依托DeepSeek大模型的先进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可精准解析复杂政策条款,实现“问有所答、答即所需”。用户通过文字输入问题后,系统将结合业务场景自动匹配知识库,提供标准化政策解读、风险提示及操作指导,彻底打破传统客服信息滞后、响应受限的瓶颈,实现系统单日咨询处理能力达到人工客服的10倍以上,支持7×24小时全天候服务,真正实现“服务零时差”。
(来源:湖北省再担保集团)
江西:江西普惠担保公司落地首笔政银担“数转贷”业务
江西信用担保集团旗下省普惠担保公司联合江西银行总行、省金控科技产业集团成功落地全省首笔“政银担”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担保产品。该产品旨在通过贷款贴息、担保费用补贴等方式推动1269产业链科技型企业数字化转型。该产品首期规模10亿元,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分险,担保费全额补贴,贷款企业实际利率低至2.1%,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融资贵的难题。
(来源:江西信用担保集团)
陕西:用好科技金融工具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国首单技术产权ABN在陕西省成功落地
由陕西省市金融、工信、科技、财政部门指导,西安担保集团、浙商银行推进的全国首单技术产权技术交易定向资产支持票据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该产品支持企业以优质技术产权和技术交易应收账款为抵押,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获批规模10亿元,首期发行9000万元,期限3年,贴息后实际融资成本在2.5%以内,运用科技金融工具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注入金融活水。一是政金企协同联动。省市有关部门加强指导,西安担保集团为底层信托贷款提供担保,西安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为AAA增信机构为优先级证券提供差额补足,原始权益人将持有的信托受益权作为基础资产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资产支持票据。此次发行由浙商银行为主承销商,渤海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等投资机构进行认购,优先级证券票面利率2.9%。二是无形科创资产实现有效盘活。该产品依托西安市近4500亿元技术交易合同,以技术交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及企业拥有的专利作为质押。首期发行惠及10家高新技术企业,均为专精特新企业,涉及发明专利31件,技术产权评估价值共计7488万元,技术合同应收款2491万元。行业包括磁性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高端装备制造、IT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三是地方金融服务实体成效明显。西安市注重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西安担保集团搭建“担保+”综合服务平台,2024年累计提供融资及担保支持458.6亿元,累计服务中小微及“三农”等各类市场主体24万余户,累计为2000余户“战略新兴”“创业创新”“新质生产力”主体提供担保支持150亿元,支持西北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ABS)在深交所成功发行,创全国同期限产品最低利率(2.5%)。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