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分为5部分、共计20条措施,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旨在构建适配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体系,统筹政策激励与风险管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科技金融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绿色金融坚持“先立后破”,统筹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支持。普惠金融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体系,优化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普惠重点领域产品服务供给。养老金融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数字金融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健全数字金融治理体系。
(来源:中国政府网)
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要求,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强化监管引领,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执行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加快出台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政策文件。强化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持续发挥“第二支箭”的撬动引领作用。抓好“科创板八条”“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六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投入,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做实、做深、做精。会议强调,各方要增强协同联动,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各级工商联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深化调查研究,搭建对接平台,会同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完善治理结构,重视信用管理,加强风险管控,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政府网)
江苏:《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3月11日,江苏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金融监管局、江苏证监局《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分为五大部分,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等多元化手段,打通科技型企业融资堵点,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通过升级风险补偿机制、做强政府性担保体系、优化创业就业服务等举措,为中小微企业和绿色低碳转型注入金融活水。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措施》从融资、增信、保险和股权支持等角度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实现科创金融支持的全链条覆盖,其中,省财政对科技创新企业首贷给予年化1%、最长两年的贴息;二是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措施》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产业保障体系,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形成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闭环;第三是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措施》将促进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中小微民营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构建普惠金融精准滴灌机制;四是服务绿色低碳转型,《措施》提出了支持绿色融资发展、增强绿色发展导向等两条措施,积极支持经济绿色发展;五是多方协同统筹推进,《措施》提出了强化政策协调配合、优化金融机构服务、壮大地方金融资本、夯实金融基础设施、积极参与试点示范等5条措施。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
湖北:湖北省再担保集团首批分离式与再担非融保函同步落地
湖北省再担保集团积极创新业务模式,首批分离式保函业务与再担非融保函业务同步落地,开辟了市场化业务合作新路径。湖北省再担保集团与建设银行合作的分离式保函业务,由湖北省再担保集团直接向银行申请,银行向受益人开具保函,省去了客户在银行取得授信、开户等复杂流程,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让客户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保函服务。湖北省再担保集团与湖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的再担非融保函业务,开创了保函业务分险的新模式。该业务以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业务主体,通过建立比例分险机制,为合作担保机构的保函业务提供增信支持,有效分散了合作担保机构的风险,增强了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抗风险的能力。
(来源:湖北省再担保集团)
四川:四川省发布首批天府“1+N”政银担产品
四川省财政厅会同四川省委宣传部、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商务厅等部门发布首批天府“1+N”政银担产品。四川省财政厅牵头会同7部门完成了历史产品清算、资金整合、机构遴选、产品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围绕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主线,在资金池下分层分类设立专项贷款子产品,优化工业和服务业领域融资分险产品矩阵,推出天府制惠贷、天府科创贷、天府文产贷、天府服保贷、天府外贸贷等首批产品。该系列产品在整合设立资金近13亿元的四川省现代化产业发展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基础上,采用政银担风险分担模式,统一风险分担比例,委托四川再担保零收费管理资金池,强化政策协同,着力缓解重点行业、特定对象和关键领域的融资难题,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该产品贷款金额最高可达5000万元,省级财政按照贷款金额的1.5%给予企业贴息支持,期限最长可达3年。一年期贷款利率不超过LPR+150BP,中长期贷款利率不超过LPR+200BP。
(来源:四川省财政厅)
江西:江西信担集团率先创立“担保+转贷”新模式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降本增效
江西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提放保”,优化江西省营商环境、降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放保”项目是江西信担落实国家“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要求的重要实践。针对中小微企业转贷过程中成本高、周期长的痛点,该项目通过阶段性担保产品替代传统现金过桥,将费用标准降至3‰(传统过桥资金为1.5‰/天),平均为单户企业节省转贷成本近2.5万元,全年累计降本约500万元。同时,通过“风险隔离”机制和“一行一策”差异化服务,项目实现零实质性风险,保障了业务稳健运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网)
江西: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强化借款类直保业务全周期管理
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发布《借款类直保业务备案操作指引》《借款类直保业务解保操作指引》《借款类直保业务代偿补偿操作指引》三项制度文件。三项操作指引以“全周期管理”为核心,通过对借款类直保业务重构流程、细化责任和技术赋能,全面推动业务管理向规范化、协同化、智慧化升级。一是流程规范化。三项制度将业务备案、解保、代偿补偿三大关键环节纳入统一框架形成“全周期管理”。从备案数据数字化校验、到解保操作时限约束、再到代偿补偿申报材料清单化管理,实现业务流程全覆盖、工作边界全明确。二是职责协同化。三项制度创新建立“横向联动、纵向穿透”的协同机制。各职能部门(单位)在备案审核、解保复核、代偿补偿申报等环节分工明确、层层把关。同时,制度引入“月度数据核验”“半年自查”等机制,实现责任到人、任务到岗。三是操作线上化。依托国家融资担保基金SaaS系统,集团全面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化。三项制度对信息化系统具体操作进行细化,要求解保信息实时上传、备案数据自动校验、代偿补偿电子化提报等等,显著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和准确性,推动业务处理从“人工跑腿”向“智慧驱动”转型。
(来源: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智能客服焕“心”服务,首创担保成功部署DeepSeek大模型
北京首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智能客服系统迎来深度神经网络架构重大升级,成功完成DeepSeek大模型全栈部署,智能客服焕“心”服务。智能客服系统是首创担保公司“智慧担保”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于2024年5月由首创担保公司AI实验室在“云担保升级版”服务平台正式推出。基于当时前沿的大语言模型技术,深度结合担保行业业务特点,不仅实现了自然流畅的日常对话,还能在复杂的担保业务场景中提供秒级响应,支持7×24小时“零时差”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首创担保公司本次升级通过私有化部署方式,将DeepSeek模型集成至本地化部署环境,构建起「算力-算法-数据」协同优化的技术闭环,不仅显著降低算力成本,也将发挥DeepSeek在多模态长文本处理能力和慢思考技术路线的优势,助力进一步提升特色知识检索与智能对话的准确性,为客户带来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务体验,提升用户满意度。
(来源:北京首创担保)
山东: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获批直连上海票交所
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鲁担惠企通”平台成功获批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成为全国首家获直连资质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深化政府性担保对全省产业链的系统性帮扶,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在全国首创“供应链票据+担保”模式,首次实现票据承载担保信用沿产业链多级流转,助力产业链末梢小微企业实现实质性“脱核”融资,构建起更广泛、更普惠、更有效的产业链融资生态,为山东省产业链“强链、固链、稳链”注入全新动能。
(来源:山东担保集团)
辽宁:辽宁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开启“数据+AI”新征程
辽宁省融资担保集团完成国产大模型DeepSeek内网本地化部署,探索“数据中台+生成式AI”双引擎深度联动,在确保数据安全与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加快迈入了探索智能化建设新阶段。此次率先试点的数字员工“辽小担”,基于大模型语义理解与本地动态知识库,依托数据中台的提供的高质量数据,在智能问数、智慧问答两大场景开启测试运行,改变了传统依赖硬编码的数据查询与报表生成模式,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随问随答”。辽宁省融资担保集团将通过聚焦三大方向持续深化智能应用,一是构建普惠政策与客群智能匹配引擎,让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从“被动筛客”转向“主动获客”。二是融合多模态数据构建立体化可动态更新的多层次风控体系,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资源使用效能。三是通过智能交互重构业务流程,释放人力资源创新价值。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