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担保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5-15 17:25

|

 融担基金:2025年一季度业务开展情况

2025年一季度融担基金新发生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4172.71亿元,服务市场主体32.23万户。一季度末在保业务规模1.68万亿元,在保客户135.94万户。一是聚焦支小支农主业。2025年一季度,融担基金新发生支小支农业务规模4129.23亿元,其中单户500万元及以下业务规模3468.39亿元,分别占全部业务的98.96%83.12%,较国家政策要求分别高出18.9633.12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再担保合作业务累计覆盖2676个区县,较上年同期增加57个区县,县域业务规模达到1785.31亿元,占全部业务的42.79%。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一季度乡村振兴担保业务规模18.03亿元、支持市场主体2740户,覆盖重庆、广西等10个地区。二是积极落实保就业促消费国家战略。2025年一季度,新发生再担保合作业务支持就业岗位约355.66万人次,环比增长3.21%,合计支持就业人数占比79.78%。三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2025年一季度,新发生科技创新担保专项计划业务352.74亿元,环比增长17.27%。小微企业业务规模占比92.02%,单户1000万元及以下、单户500万元及以下支小支农业务规模占比分别为90.55%64.71%。四是坚持做好风险防控。2025年一季度银行分险业务规模占比达到97.58%,较上年提升5.78个百分点;截至一季度末,融担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累计代偿率为1.62%,其中2025年一季度代偿率1.50%,代偿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来源:融担基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

41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效,抓好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合理增加涉农信贷投入,并提出多项针对性举措和发展目标。《通知》明确,2025年各银行机构要努力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持续增长,完成差异化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目标。其中,大中型商业银行力争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各金融监管局要指导当地法人银行科学制定普惠型涉农贷款差异化增长目标。《通知》在优化涉农金融服务方面提出多项举措,包括要求银行机构进一步丰富优化金融产品,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条件等;加力发展“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授信模式;拓展推广生物活体、农业设施等抵质押贷款等。《通知》强调提升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推动将更多涉农信用信息纳入当地融资信用平台,在依法合规、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拓展农村金融信息来源,完善数据共享机制。银行机构要利用科技赋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涉农信贷服务质效。在优化县乡村金融服务方面,《通知》提出,在保持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的基础上,允许金融机构对县乡村存量网点进行适当优化。在合理增加涉农信贷投入,加力提升涉农保险保障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防范涉农金融风险。《通知》明确要关注涉农信贷资产质量变化,做实风险分类,足额计提拨备,提升涉农不良贷款处置效率。防止并纠正对涉农优质客户过度授信、“内卷式”竞争等现象。

(来源:中国人民政府) 

福建:《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建立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工作协调机制、  鼓励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要素保障、 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五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其中《意见》提出:一是支持企业技改提升。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增资扩产、就地改造提升,对符合条件的省重点技改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省级给予年化2%、最长3年的贴息支持;二是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质效。鼓励各地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按国家有关规定将无还本续贷范围从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并阶段性扩大至中型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持续推动无还本续贷扩面。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江西: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强化借款类直保业务全周期管理

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正式发布《借款类直保业务备案操作指引》《借款类直保业务解保操作指引》《借款类直保业务代偿补偿操作指引》三项制度文件。三项操作指引以“全周期管理”为核心,通过对借款类直保业务重构流程、细化责任和技术赋能,全面推动业务管理向规范化、协同化、智慧化升级。一是流程规范化。三项制度将业务备案、解保、代偿补偿三大关键环节纳入统一框架形成“全周期管理”。从备案数据数字化校验、到解保操作时限约束、再到代偿补偿申报材料清单化管理,实现业务流程全覆盖、工作边界全明确。二是职责协同化。三项制度创新建立“横向联动、纵向穿透”的协同机制。各职能部门(单位)在备案审核、解保复核、代偿补偿申报等环节分工明确、层层把关。同时,制度引入“月度数据核验”“半年自查”等机制,实现责任到人、任务到岗。三是操作线上化。依托国家融资担保基金SaaS系统,集团全面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化。三项制度对信息化系统具体操作进行细化,要求解保信息实时上传、备案数据自动校验、代偿补偿电子化提报等等,显著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和准确性,推动业务处理从“人工跑腿”向“智慧驱动”转型。

(来源:江西省融资再担保) 

四川:“天府产业贷”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数字化赋能普惠金融服务

 423日,四川省现代化产业发展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天府产业贷”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服务平台将依托数字化手段,为全省中小微企业、合作银行及担保机构提供一站式线上服务,有效保障天府系列产业贷的顺畅运行,进一步提升融资服务效率。服务平台呈现三大功能亮点:一是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企业可通过平台在线提交融资申请,子产品管理机构、银行及担保机构实时受理,大幅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二是构建多方协同机制,企业、银行、担保机构及子产品管理机构可通过平台高效联动,降低沟通成本。三是强化政策透明度,实时公示资金池政策、合作机构名单及业务进展,确保融资服务公开透明。

(来源:四川省再担保) 

北京:AI+大数据双轮驱动 北京信用公司以数智平台赋能普惠金融新生态

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搭建了“北京再担保数智平台”,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手段推动融资担保行业生态伙伴的智能化升级,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AI大模型引领行业智能化变革北京信用公司基于DeepSeek等多个通用大模型,融合知识图谱、OCRNLPAI能力,推出融资担保行业首个AIGC垂类大模型——“再享大模型”,涵盖“享问”“享审”“享核”“享创”四大系列产品:“享问”集成7300余个行业知识点,实现金融知识问答、智能客服及批量获客功能。“享审”通过OCR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生成风控初步审核意见,将项目审核周期缩短至1天内。“享核”专注合同智能审核,自动提取并填充标准合同条款,有效降低人工填写错误率。“享创”依托知识检索能力,实现文档快速生成与智能校对,支持政策解读、风险分析等场景应用。二是生态共建赋能全链条升级。北京信用公司以“政、银、担”科技金融生态圈为纽带,构建多方协同服务体系。通过平台“白名单”对接机制,累计向35家银行及6家担保机构推送近14万户企业信息,推动4200余户企业获得超108亿元融资支持,支撑政策落地。为北京市及外省7家担保、再担保机构提供业务系统开发及技术服务,并主动提供获客、风险提示等公益服务。平台链接公证、银行等生态伙伴,提供线上抵押登记、身份核验等全流程工具,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全链条高效运转。

(来源:北京再担保)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