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担保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9-03 11:26

|

 

财政部等九部门:《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86日,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制订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的财政贴息支持,单户享受的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具体条件如下: 一是支持范围。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受贴息支持。二是期限条件。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公开发布之日2025316日至202512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的,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三是资金用途。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需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四是经办银行。相关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五是其他条件。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已享受地方财政相关贴息政策的,此次贴息不得超出扣除已有贴息后的实际利率水平。 

(来源:财政部网站)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意见》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鼓励金融机构打造复合型的金融管理和服务团队。建立完善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4方面机制,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宏观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增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强度精度效度。其中《意见》提出:一是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二是强化数字金融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序推进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优化对首贷户的征信供给,提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鼓励金融机构与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协同联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找资金”服务。三是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依托大数据和特定场景,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运用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脱核”模式。四是提升特色产业金融服务专业性,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大型银行依法合规与制造业领域国家级产业基金加强合作,为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五是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拓展高水平双向开放发展空间。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扩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六是强化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和中小企业发展。七是完善地方政策配套机制。鼓励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健全资本补充机制、加强再担保和风险补偿、优化绩效考核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鼓励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加强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协同创新,完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机制。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815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加大林权抵押贷款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拓宽可抵押林权范围,依法合规延长贷款期限,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提质扩面。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推动成立林权收储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鼓励各地优化林权价值评估机制,制定统一评估准则,明确操作程序和收费标准,提升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强化抵押林权管理和处置,保护抵押权人合法权益。健全完善林权抵押登记机制,探索建立林业数据库和交易流转平台,规范有序推进林权市场化交易。《通知》强调,要聚焦国家储备林建设、“三北”工程等重要生态工程建设,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金融服务需求对接。针对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特点,提供适配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综合运用信贷、股权、债券等融资方式,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林业碳汇资源经营开发,探索完善林业生态产品抵押价值评估方法,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融资服务,提高生态产品价值融资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安全性。《通知》要求,要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拓宽涉林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林业领域资金支持。探索构建包括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责任保险在内的森林保险产品体系。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构建评估、保险、监管、处置、收储五位一体的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与管理。各地要建立金融支持林业改革发展工作会商机制,搭建有效的协作和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林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林业领域融资需求项目库,强化与金融系统共享对接,提高融资对接精准度和有效性。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健全金融服务农村改革体制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的确权颁证、抵押登记等管理制度,扩大抵押融资覆盖面,推动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强化金融机构授信用信管理,优化完善金融供给机制。加强政策保障和组织推动,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强化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激励奖补等方式运用,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功能,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其中《意见》提出,要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服务,拓宽抵押担保方式,创新乡村“土特产”融资模式和专属金融产品,推广“一链一策”金融服务模式,丰富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供给,支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广东:广东财政安排60亿元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广东省财政2025-2027年安排60亿元,以注入资本金、降费奖补和代偿补偿三种方式,健全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助推广东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更好发挥“增信、分险、赋能”作用。根据实施细则,2025-2027年广东省财政每年注入省融资再担保公司资本金15亿元,3年合计45亿元,着力构建省市联动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资机制,支持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其中,由广东省财政向省融资再担保公司注入资本金后,由省融资再担保公司向符合条件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同步注资。市县通过各级财政适当安排注入资本金等方式,与省级资金形成合力,共同做大做强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升融资担保机构服务能力。省财政支持每个地市扶持和培育一家“实力强、业务优、风控强”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集中力量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市场主体融资。同时,广东省财政3年安排政府性融资担保降费奖补(含担保费补贴和再担保费补贴)和代偿补偿资金共15亿元。通过降费奖补政策推动广东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的平均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1%,不断降低小微企业和“三农”等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对符合条件的省融资再担保公司的再担保业务和部分地市的直保业务予以风险代偿补偿,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推动广东省政府性融资担保可持续经营。通过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缓解部分市场主体因抵押物不足、信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困境,并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来源:广东省财政厅网站)

 

广东: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等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碳排放配额担保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若干意见》

81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碳排放配额担保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为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提供系统化的司法保障。《意见》为降低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争议风险,明确碳排放配额属于合法质押标的,在省级交易平台完成登记后,就产生法律效力。《意见》明确“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省级交易平台”双登记模式,通过交易平台实时冻结功能防止资产转移风险。《意见》还明确要加强司法服务与保障,依法最大限度维护碳排放配额质押合同效力,从严认定合同无效情形,规定了“诉前协商优先,司法诉讼托底”的维权机制,协商不成的,法院将依法支持当事人通过诉讼实现权利。《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碳减排支持范围的项目“敢贷”“多贷”。《意见》创新设置交易平台竞价、价款代收代付机制,保障金融机构作为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给质权人吃下“定心丸”。在资金支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符合条件的绿色贷款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并对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确保“好钢用在减碳刀刃上”。此外,《意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场景,通过开发年度预分配配额担保融资、碳汇未来收益权质押、碳排放配额担保债券及碳资产证券化产品,满足企业多层次融资需求。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浙江:科创企业服务平台“杭创E站”正式上线

杭州正式发布“投、贷、补、担、保”五位一体杭州财政金融科创企业服务机制和科创企业服务平台——“杭创E站”。杭州融担集团成为首批入驻金融机构。五位一体杭州财政金融科创企业服务机制,通过“政府+市场”“财政+金融”“线上+线下”“平台+政策”组合拳,实现了数据、流程、政策、服务“四大突破”,为企业提供投资、贷款、补贴、担保、保险五大资金要素和政策、场景等X项增值服务,促使财政、金融、科技、产业政策以及相关服务要素资源同向发力、精准聚焦。“杭创E站”作为该服务机制的核心,利用数据价值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平台赋能金融机构定制积分模型,将企业的“技术价值”转化为“信用价值”,将“知识产权”转化为“融资资本”,以此破解轻资产企业“无抵押贷款难”问题。“杭创E站”还推出了数智化创新服务举措,为科创企业智能匹配、主动推送“投、贷、补、担、保”五大资金要素服务,搭建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间的供需桥梁,变“企业找资金”为“资金找企业”。此外,“杭创E站”还将依托新成立的杭州市场景创新中心这一服务载体,搭建场景机会与场景能力供需对接专区,帮助科创企业对接真实应用场景,加速技术成果的落地验证和市场转化,推动形成“科技+产业+资金”的场景创新生态。

(来源:杭州市政府网站)

 

北京:首创担保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开启融资担保服务新篇章

北京首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功调取征信查询数据,凭借创新举措与扎实工作,成为北京市首家经金融城域网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实现上报和查询功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首创担保公司借助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契机,实现服务模式升级。线上业务客户只需通过互联网“刷脸权”,即可实时查询征信信息。这一改变,极大地节省了客户的时间成本,让客户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自身发展中。同时,数据直接调取,避免了文件传递环节中的风险,为客户信息安全加上了一把“放心锁”。此次首创担保公司经金融城域网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相比多数非银机构的互联网接入,采用银行等金融机构同等接入方式,其查询范围更为广泛,能够全面覆盖企业和个人征信信息,也为首创担保更精准地评估客户信用状况、把控业务风险提供了有力工具。

(来源:首创担保公司网站)

  

四川:成都再担保推出“立园满园”担保增信专项支持计划

成都再担保推出《“立园满园”担保增信专项支持计划》,该专项支持计划旨在充分发挥成都市融资担保体系政策效能,由成都再担保牵头,聚焦园区企业融资堵点和痛点,从提升分险比例、降低再担保费率、提高代偿上限等方面多维发力。引导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园区企业,推动构建“政银担企园”五位一体融资服务机制,精准有效匹配供给和需求,切实提升园区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专项支持计划首期先行设立20亿元专项额度,后续可视情况扩大业务规模。

(来源:成都再担保网站)

附件: